精選文章

綜論三十七道品前言…內涵淵源

【前 言】 綜論三十七道品 一. 三十七道品內涵: 37 道品涵蓋七大類道法,包括 四念處 、 四正斷 、 四神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菩提分 、 八聖道 等七類道 法,有包含之道品共 37 道品,每一類道法都有其各 自獨立的修持道法體系,...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四念處內觀禪修心要(6)

※大夢法師:四念處內觀禪修心要(6)
c.心念處的成長障礙與解決:
    心智體是五陰中想陰的思想、行陰的思考、識陰的知性等蘊集體系的合體。心靈體是五陰中想陰的想像、行陰的意志決心與作夢的能力、識陰的轉識成智等蘊集體系合體的深層。
    心念處的主體是心智體和心靈體,心智體的核心能驅動出思考推理和智性的這種自然能力;而心靈體的核心能驅動的自然能力是:直覺、想像和夢想的能力。
 1.心智體成長的障礙和解決:
在心智體的自然能力會成為成長障礙的,就是思考和懷疑
,有思想就會有懷疑,懷疑一直存在思考中。懷疑的本質就是
不信任的意謂,沒有相信,也沒有不相信,人類社會的族群充
滿懷疑,彼此之間對懷疑充滿恐懼,而試圖以種種信念來改變
這種現狀,但是這種人類先天的能力,若無蛻變,它會一直停
留在那邊。懷疑讓人猶疑不決,讓人無法和諧相處,讓人與人
之間互相猜忌,這就是佛陀聖傳經上所說的疑蓋:「疑蓋者,
於三世疑惑,於佛法僧戒疑惑,令人慧力贏,令人退失道心的
障礙分。」
  若想蛻變轉化懷疑的品質為信任。首先,不得採壓抑的方式
,試圖假借權威的強制,或假借倫理道德的教導,說人與人之
間要相互信任,結果壓抑總是讓懷疑更加執著的停滯不前。
  次之,好好的瞭解懷疑的本質為何,不論是傳言或某種說法
也好,若能如實印證的,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都是一種
信任的品質,中間沒有任何懷疑的成分。
  若是沒有辦法確證的事,還沒來到相信或不相信的地步,心
有懷疑,對那份懷疑也要抱持懷疑的態度,不讓懷疑的猜忌心
得逞,這也是一種信任品質要發生的開始,懷疑就是這樣蛻變
成信任。對於法若果加上,我們能於四不壞淨真實了解,這種
淨信的信心將會更加被強化,歷久而不衰。
  若心智體的思考力也被蛻變成清晰明了的覺知,這樣心智體
的智性就會被開發出來。人類若沒有思考能力,將與動物差別
不大,因為有清晰精細的思考,讓人類具有辨明事物的能力,
若如佛陀所教導的,有精細的正思惟,則所有的懷疑都將變得
 決定清晰明了。

   但是思慮愈多愈繁雜,反而讓人猶豫不決,難以做出決定,
 這是思考的危險處,也是未能了解正思惟的緣故。難怪總是有
人教導我們:「不要思考,捨掉一切思想,說起心動念都是罪
業」,如果人因此害怕思考而封閉了自己,那麼就會導致盲目
的信仰或信任,這在修行成長的道路上是極大的障礙,因為沒
有正思惟,就沒有正知見的生起,沒有正知見就無法進入八正
道的法流。
  即使吾人也發現,有些從來不思考的人,總是能非常果斷地
去進行他們決定要做的任何事情,而且非達目的誓不休止,難
道這就是不思考的好處?不是的,它跟思考過多都是心智體成
長的障礙,因為一個可能是來自狂熱的信仰,另一個可能是來
自猶豫不決的懷疑,兩者都是心智體智性成長的絆腳石。
  內觀的法行者,當以覺悟的了解,善攝心法,將思考蛻變成
清晰的正思惟,以及如實的覺知;將懷疑順勢轉化成信任和信
心,這樣淨念靜心的修持,必將開啟心智體的智性,讓行者於
法的追尋和探索,充滿了智慧真明了。

2. 心靈體成長的障礙和解決:
有了智性的心智體,就可以進入心靈體的探索,大自然給心
靈體的能力,是直覺、想像和夢想的能力,其中想像和夢想,
就像思想一樣,這都是頭腦知識性的運作,不斷編織著各種夢
和想像,白天夢想作夢,晚上睡覺也繼續作夢。直覺則是來自
心智體智慧的直接的感受,是一種心靈相應的感知,這是在有
了智性發展出來的一種心靈的能力。
  當想像力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它將蛻變為一種意志決心的創
造力,所以我們常說科學的發明,都是來自於當初的想像,這
就是想像力的終極蛻變。真實的想像,是未來可能實現的想像
,雖然在目前邏輯現實上是做不到的事,但具有原創力的想像
,就像是種能預見未來的能力,故當想像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
展後,理論、資源、材料、人才等諸因緣條件具足時,實驗再
實驗,修正再修正,成功的時候就會來臨,就像萊特兄弟把人
類飛行在天空的想像化為真實,把這種飛行的想像具體化,讓
它初具飛行器的雛形。人類再經過不斷研究改良,及對天空的
了解日愈深入,終於完成了人類飛行在天空的想像。
  想像力是人類內在心靈體的一種能力,若是想像的事,是永
遠不會兌現的事,是至始至終根本不存在的事,這樣的想像只
算是一種幻想而已,這不是有原創力的想像力,就像瘋子想像
的世界,與這個物質世界毫無相關,都是一些不存在的事。
但是在心靈的世界,用想像力創造出來的心靈經驗,它能將
假想虛擬的世界創造出來,這就是佛家所謂的假想觀,也是心
想境三合一的一心三昧力的修行方法,但就能預見未來會發生
的這種想像力而言,若是它根據已知的概念來擬造自己所熟悉
的境界,這樣仍屬虛擬不真實的想像,它不能蛻變成這種真實
的創造力,一種神通力。
夢想是作夢的能力,這是大自然給人類希望和補償的一種能
力,所以吾人不僅夜裡睡覺會作夢,白天一樣可以做白日夢,
人類的大腦就是有這種製造幻象、作夢和投射的能力。
  夢想也算是想像的一種,想像的範圍無限廣泛,夢想則大都
與自身想擁有的事有關,這是兩者的主要差異。夢想成就的目
標會給自己生出希望,激勵自己努力達成目標,也許在這裡遠
見會產生;夢想自己未達成的目標已達成的種種好處,這是白
日夢,多少會給自己一些安慰補償的作用,所以夢想又相當類
似渴望。
  佛陀曾說:「對有觸受經驗的事,產生夢想,夢想生出需要
的慾望,那種慾望的感覺若未曾中止,那股需要若變得很熱切
,就會開始採起求取的行動。」那股熱切的盼望就是渴望、渴
求的意思。
  但若渴望成為的狀態不能達成的話,就會造身心的緊張,具
有破壞性的緊張,這是行者所必須注意的危險。因為即使只是
渴望而已,渴望就是一種執著,所有的執著,不論執著什麼,
即使是渴望救贖,渴望解脫,一樣是具有破壞性的。
  想像或夢想大都與未來有關,就會創造出期待與渴望,那就
會變成幻想或假設。若想蛻變想像成創造力,若想蛻變夢想成
為能看見事實的遠見,那就必須將想像的焦點放在現實上,集中
在當下這片刻,那蛻變的爆發力就會發生在這當下,就法行者而
言,你會覺知到它的存在,進入生命靜謐的神秘中,當下能所合
一,你就是那個創造力,你就是那遠見的能量。
  至於直覺,是一種能穿透事物表層,洞見到其本質、特性或其
本來狀態的能力,它來自心智體的了解覺知所產生的一種能力,
直覺裡沒有思考,沒有論點,沒有關於,沒有投射,也沒有尋找
,它就在適當的時機,直接見到真實的揭露顯現,這是推理不出
來的,譬如:他心通或天眼通就是其中的一種洞見力。洞見力、
創造力、遠見力、心電感應力等能力,都是此心靈體特有的心靈
潛能,這種潛能時間和空間都將不能再限制它。
  心靈體的不斷想像、夢想的編織,這是頭腦式知識的運作的結
果,所以想像變成幻想或假設,夢想變成渴望或白日夢,直覺不
成變成推理,這在心靈體的特有潛力來說,對法行者就是一種障
礙,這是種對頭腦的認同的障礙,所以走不出世間法。淨念靜心
的修持,在心靈體是可發展出許多的能力,甚至超越直覺力、洞
見力、遠見力等能力,例如:靈體出竅、心電感應、預知未來、
通達過去世,隔牆透視等能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