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綜論三十七道品前言…內涵淵源

【前 言】 綜論三十七道品 一. 三十七道品內涵: 37 道品涵蓋七大類道法,包括 四念處 、 四正斷 、 四神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菩提分 、 八聖道 等七類道 法,有包含之道品共 37 道品,每一類道法都有其各 自獨立的修持道法體系,...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四念處內觀禪修心要(1)

※大夢師父說:內觀覺知四念處的心要(1)
1. 四種法界要素的了解:
 內觀覺知四念處的淨心心要,要從四個法界要素體驗修證,
 一是如實覺知,一是清明的意識,一是從物質體肉體至靈性體
四念處的了解,一是生命能量與障礙轉化蛻變的了解。
2. 四念處的內觀:
四念處內觀覺知的淨心法要,要從四念處的觀心法門下手,
身念處代表一切肉身體的種種身行活動,受念處代表著一切情
緒體發出的各種活動過程的心行,心念處代表著心智體與心靈
體發出的各種覺想、思量、心性、心態、心量等各種心行,法
念處代表著一切物質體無常本質,到人心內在的靈性世界,佛
性說 ,無欲無我,寂滅涅槃的本體。
3. 從意識上了解:
   如果所謂的意識,是指所有一切事情的認知,將此認知作為
動詞來用,那麼所有已認織或有印象的事情,都是有意識的;
而那些未知的領域都是無意識的範圍。若以這樣來認知意識,
習慣上我們稱情緒體以下的為潛意識,但若是要更精準的話,
則應以四念處各種主體來說明,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意識的
,各個主體都有各自的意識層面。
   無意識狀態,也指沒有當下認知動作的狀態,包括昏迷的意
 識,沈睡的意識,作夢般的意識 。這些都是無意識狀態,昏
迷了意識不清醒,沈睡了意識休息 不起作用,作夢的意識當
下意識並不瞭解自己在作夢,就像石頭、 樹木、鳥獸動物等
的意識狀態。

   有覺知的意識,人類的意識有覺知的作用,但不是一直保持
著清醒穩定的狀態,忽隱忽現,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無意識的制
式狀態,有時則像醉漢一般不清楚,有時則像夢遊般的不自知
。人類有覺知的意識,只在面臨危機的片刻,才會真正的突然
清醒過來,意識清晰明了而覺知。
平常大都不是如此,長久以來,我們一直無意識地重複著同
樣的動作,毫無覺知的方式,習慣性的動作,很少人注意到自
己是怎樣移動、行走、轉彎、開門或坐著,完全脫離了意識的
層面。對內觀行者而言,保持意識清醒的覺知是必要,但這必
須先經過訓練,但只運用在生活的行住坐臥上,還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深入瞭解意識層面的品質,只有意識能帶來喜悅,也
會在障礙中帶來痛苦煩惱、焦慮、恐懼。換句話說,只有人類
能讓意識達到終極開花綻放的結果,人類是唯一能經驗這樣喜
樂的生物,只有人類能擁有清醒有意識的覺知這種潛能。
  內觀行者若能保持這種清醒有意識的警覺,掌握覺知的關鍵
,覺知四念處的一切身行與心行的各種活動,來到淨心的臨界
點,那麼,一切事物將蛻變成寶物,煩惱蛻變成菩提,痛苦的
同樣能量將蛻變成喜樂,甚至將清醒覺知的意識,帶入超意識
的狀態中,來到整體意識的體會,一種內觀行者究竟解脫的體
會,這正是四念處內觀禪修的重點,終極目標。
  意識來自意根,感覺上意根是屬於大腦的一部份,這是從生
理結構而言,似乎是這樣子的沒錯,但從機制作用的呈現所見
,所觀察到的作用,頭腦是接收外來知識的地方,是累積知識
、學習、經驗的地方,它是這些知識思想過程的收藏和呈現的
儲藏區,也是這樣的運作區。
簡單說,頭腦呈現的都是知識思想的過程,這是類似機械式
的運作,故說思想是頭腦的。但意識不是知識、思想,意識是
種能分辨覺知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是思考的,是一種以當下如
實觀察的正思惟。不像頭腦式的思考,頭腦式的思考是用已知
的經驗、知識來思考,故頭腦式的思考常錯過眼前當下經歷的
真實相,以及因緣起落的變化等,這樣你就沒有活在當下片刻
,而是活在那個知識、思想裡。
  用清明的意識來覺知,就是修在當下,用意識來覺知頭腦思
想的整個過程,不作決定,不作批判,不去抉擇,只是純粹的
覺知,沒有頭腦式的思考,那當下會是放鬆的,平等一心的,
也是內在轉化的一種自然的驅動力的啟動,蛻變就是從了解和
覺知開始了。
超意識是一種全然絕對意識存在,它就是生命能量凝聚處,
它能將想像轉變成創造力,直覺變成能穿透事物的洞見力。夢
想變成一種某一領域的遠見,這些都是屬於心靈體靈性區的充
分發展,才可以發生的部分。
所以,一個內觀的法行者要注意的是,如何時時保持清醒警
覺的意識,隨順當下片刻如實覺知的修持,這就是佛陀所說:
「精勤方便,正智正念,善攝心法,寂靜於心,多修習四念處
的觀念住,一直至知法,乃至於法得遠離」的實修意涵。唯其
如此內外觀於四念處,才能啟動淨念靜心的這股轉化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