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綜論三十七道品前言…內涵淵源

【前 言】 綜論三十七道品 一. 三十七道品內涵: 37 道品涵蓋七大類道法,包括 四念處 、 四正斷 、 四神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菩提分 、 八聖道 等七類道 法,有包含之道品共 37 道品,每一類道法都有其各 自獨立的修持道法體系,...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四念處禪觀心要(3)

※大夢法師:四念處內觀禪修心要(3)
c. 心心觀念住的覺知:
   心念處一念接一念的觀察覺知,就是心心觀念住。心念處的主體是心智體與心靈體,心智體與思考推想和智性有關,心靈體與心性、想像、夢想、作夢有關。
  當你能覺知情緒體升起情緒的源頭,你進入了情緒體的內在,同時也到達了心智體的外圍了。進一步,我們要進入心智體的內在,從心智體的內在真相,方能了解到我們的大腦為什麼充滿著許多煩惱的情緒,這種主體源頭的真實了解,會在這兒
生起正知見,開始幫助我們從相對兩極的情緒解中脫出來。
  心智體一旦甦醒過來,心智得以充分的發展,不但讓我們從
相對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還有,身體、情緒體、心智體三者會
處於極和諧的狀態,那時我們只要一個意念,就會進入心靈體
的主體,心智體與心靈體只是一線之隔,生命的能量在此形成
一條快速路徑,許多超意識的活動也會開始出現。
d. 法法觀念住的覺知:
  法是指一切法,從物質體的法,到靈性世界的法,一法接一
法去如實觀察覺知,從無常觀到法無我,從肉身體觀到靈性體
,從煩惱觀到寂滅,這就是法法觀念住的過程、方向與目標。
  從心智體生起正見後,情緒體生起的各種相對情緒的煩惱,
就會一一消失,所謂現法解脫。
眼前來說,法念處的觀心法要重點有兩大目標,一是免於被
外在境界事物染著的自由,一是免於被內在自我拘束的自由。
換另一種狀況來說,一種是讓自己脫離煩惱痛苦、怨恨、貪欲
的追尋,另一種是讓自己脫離自我操縱的追尋,若要達到此目
的,就必須提高覺知的品質,以正法真理為追尋的目標,由物
質體的無常活動觀起,瞭解這色身的種種活動,到了解相對情
緒的特質,先使所有個人的衝突與困擾都終止了,了解自我這
個角色,它是一種道法上的大障礙,然後思惟如何去超越它,
發出靈性的芬芳,完成心靈上的醒悟,以及自我轉化的達成。
  只有你的自覺自發的追尋,才能帶領你來到那個最芬芳的終
點。當你穿透每一個主體,你會發現它們都有兩種面向,好像
一枚錢幣的兩面,透過清晰的了解,與全面的感覺,你會體會
到一面是先天自然的能力,與生帶來的;一面是你必須去發掘
它,甚至翻轉它的能力,把障礙翻轉成一種正面的蛻變。譬如
把夢想蛻變為一種遠見,把直覺翻轉成一種能穿透未來或表象
的洞見力,以活在當下取代未來的幻想。
  了解、覺知、清醒的意識,這三者正是超越障礙,追尋真理

正法必要的利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