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綜論三十七道品前言…內涵淵源

【前 言】 綜論三十七道品 一. 三十七道品內涵: 37 道品涵蓋七大類道法,包括 四念處 、 四正斷 、 四神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菩提分 、 八聖道 等七類道 法,有包含之道品共 37 道品,每一類道法都有其各 自獨立的修持道法體系,...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細說四聖諦(3)…四聖諦的淵源法流

※細說四聖諦(3)…四聖諦的淵源法流

.四聖諦的淵源:
佛陀就是為此一大因緣出世說四聖諦,故有三轉四聖諦法輪之說,說明此三轉法輪無上菩提的法要,如是如來、應、等正覺出於世間,說四聖諦聖道法,就譬如太陽日出,周行空中,光明顯見,亦如日月同出世間,眾星亦現,晝夜、半月一月、時節、歲數、剋數,須臾瞬間皆現於世間,長夜明照世間,使修習四聖諦者於世間,純一智慧現於世間,盡諸苦邊,趣向正覺。
錄自佛說阿彌陀經的西方極樂國土:
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
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所謂七重的實義乃37道品實則分為七大類道品,
即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
、八正道等七大類,是為七重次第之義,欄楯即法次
法向之義,行樹乃指樹立培養修行之義,羅網乃說明
七大37品息息相關,相依相緣法法相潤之關係,
四寶周匝圍繞乃指以四念處念住,以四聖諦的自覺智
貫穿整37道品的修持,依四神足的精神,四正斷的
方便精進,如是圍繞37道品的修持,此最重要的四
寶即指四聖諦,蓋四聖諦為一切佛法的慧根慧力,一
切佛法皆自法集滅道而出,一切佛法皆不離法集滅道
四大主題的內涵。
2500年前,佛陀在摩竭陀國菩提迦耶,今印度
巴特那城南邊處,於菩提樹下證道,成證無上菩提正
等正覺,發現久已存在宇宙人生的自然真理法則,所
此有故彼此起故彼起;此無故彼無,此滅故
彼滅的大自然真理法則,佛陀從此自然法則體會到
不僅大自然宇宙如此運行,在悲歡離合,憂悲惱苦的
人間亦復如此的運行,而在菩提樹下自知,自覺,自
悟,自證十二緣起法,了知一切法皆因緣而集滅,故
有無常生滅變異的現象。
佛陀自憶宿命,在未成等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
禪思,進入心微細住,生起如是思惟:世間之法最難
深入的奧義,是所謂的生老病死的問題,以及種種變
異遷流不停,不可預測控制的現象,還有何以如是受
生業報的問題。眾生對此無常變異受生何以如此的真
實義,可謂完全不知不明,佛陀乃在菩提樹下進入靜
慮禪思,作如實的無間等現觀…何法有故老死有?何
法緣故老死有?何法無故老死無?何法滅故老死滅?
如是無間等正觀,發現了十二緣起法的兩條道跡,
緣集道跡與緣緣滅道跡這是人生的緣起自然法則,
人生的一切法都在此因緣集滅法中,起起落落,生起
滅去,緣集緣滅,如是體會了四聖諦法集滅道的法界
真理。
自從佛陀發現了人生的十二緣起法則,發現緣緣集
滅道跡,一是所謂的無明集則行集,行集則識集,識
集則名色五陰集,名色集則六入處集,六入處集則觸
集,觸集則受集,受集則愛集,愛集則取集,取集則
有集,有集則生集,生集則老病死集,憂悲惱苦集,
純大苦聚集…緣緣集道跡
一是所謂的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
色五陰滅,名色滅則六入處滅,六入處滅則觸滅,觸
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滅,憂悲惱苦滅,純大苦
聚集滅…緣緣滅道跡。
  緣緣集道跡說明集諦的集法,純大苦聚集說明苦諦
的苦法,如是說苦因緣聚集而煩惱苦聚集;緣緣滅道
跡說明滅諦的滅法,無明滅乃至純大苦聚集滅,在說
明滅除無明的道法,即所謂的道諦。八聖道的道諦,
佛陀從古仙人道,古仙人徑,古仙人道跡所得,古仙
人皆從此道跡去,佛陀乃得隨去古仙人去處,並由此
八聖道,進一步體會十二緣起法的法集滅道的無漏思
惟,乃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
  所謂由此八聖道,進一步體會十二緣起法的法集滅
道的無漏思惟,乃正思惟於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
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生集,生滅,生滅道
跡;見有,有集,有滅,有滅道跡;見…;乃至見行
,行集,行滅,行滅道跡。由是法集滅道的如實見,
乃能善知善見十二緣起法的本義,善知善見集法的過
患,善知善見滅法的還淨,善知善見其法集滅道的滅
道跡,故能於此法自知自覺此人生的大自然法則,是
遍一切時空,遍一切有情都是這樣的真理,如是成等
正覺。
如是以十二緣起法為主軸貫穿的法集滅道的四聖諦
聖道法,成為佛陀初轉正法的主要道法,更是佛陀說
現見法如實法的主要根據的道法。
在四聖諦重要的經文,除了三轉十二行的法輪經外
,講得更明白的,顯得更重要仔細的就是雜阿含785
所言,雖然貫穿整個四聖諦主軸的十二緣起法
但它最重要的精髓卻出世間的八正道此出世間的
道諦是聖道法,是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的
八正道,它是不生起煩惱苦的八正道,它之所以是轉
向苦邊的聖賢之道,乃在於它能於苦法正思惟,於法
集實義正思惟,於法滅真實義正思惟,於道法八處根
本要素真實義正思惟,法集滅道涵蓋一切佛法的三
法印與四大主題,乃要生起明分的解脫智慧所必須的
正思惟,此亦是四聖諦之所以為無漏思惟相應心法的
緣故,此亦是出世間八正道的實踐,是不生起煩惱苦
,且正向等正覺的緣故,譬如:
  在正見方面謂聖弟子,於苦、苦思惟,於集、集
思惟,於滅、滅思惟,於道、道思惟,如是無漏思惟
相應於法,不論是選擇於法,或分別於法,或推求於
法,或覺知於法,或黠慧於法,或開覺於法,或觀察
於法,是名正見,是賢聖、出世間、無煩惱漏、不執
取,正盡苦滅,轉向苦邊際的正見。
正志方面謂正志出要覺,無恚覺,不害覺,聖弟
子,於苦、苦思惟,於集、集思惟,於滅、滅思惟,
於道、道思惟,如是無漏思惟相應於心法,不論是分
別於善法正見,或自決定成就於正見,或真正意解於
正見,或計度業數的正見,或實踐正見意志的建立,
是名正志,是賢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滅
,轉向苦邊際的正心志。
正語方面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謂聖弟子
,於苦、苦思惟,於集、集思惟,於滅、滅思惟,於
道、道思惟,如是無漏思惟相應於法,斷除諸邪命貪
欲,口四惡行,還有其它諸口惡行之遠離,於彼不起
煩惱的遠離與不去執著,很堅定的固守攝持戒儀不犯
,不論任何時節,決定不超越所限制的防線,是名正
語是賢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滅,轉向苦
邊際的端正語言。
正業方面殺盜淫為三惡行,謂聖弟子,於苦、苦
思惟,於集、集思惟,於滅、滅思惟,於道、道思惟
,如是無漏思惟相應於法,斷除邪命貪欲身的三惡行
,還有其餘諸身惡行數,無漏心不樂取著,固守執持
戒儀不犯,不論任何時節,不超越所限制的防線,是
名正業是賢聖、出世間、無漏、不執取,正盡苦滅,
轉向苦邊際的正業行為。
正命方面謂聖弟子,於苦、苦思惟,於集、集思
惟,於滅、滅思惟,於道、道思惟,如是無漏思惟相
應於法,乃於諸邪命生活,無漏心不樂取著,固守執
持戒儀不犯,不論任何時節,不度越所有的限制防線
,是名正命是賢聖、出世間、無漏、不執取,正盡苦
滅,轉向苦邊際的正命生活。
  正方便方面謂聖弟子,於苦、苦思惟,於集、集
思惟,於滅、滅思惟,於道、道思惟,如是無漏憶念
相應心法,欲精進方便的話,必勤踊躍超出煩惱,建
立堅固善法正見,堪能造作出離的能力,精進於無漏
心法攝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是賢聖、出世間、
無漏、不執取,正盡苦滅,轉向苦邊際的正精進勤奮
  正念方面謂聖弟子於苦、苦思惟,於集、集思惟
,於滅、滅思惟,於道、道思惟,如是無漏思惟相應
於法,不論是心念,或隨順念,或重視深念,或回憶
念,是不妄想不虛假,是名正念,是賢聖、出世間、
無漏、不執取,正盡苦滅,轉向苦邊際的正念護心。
  正定方面謂聖弟子,於苦、苦思惟,於集、集思
惟,於滅、滅思惟,於道、道思惟,如是無漏思惟相
應心法,令心住不亂不散,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
名正定,是賢聖、出世間、無漏、不執取,正盡苦滅
,轉向苦邊際的正定三昧力。
  八聖道有世間八聖道、出世間八聖道,上述的出世
間八聖道,此八項是出世間無漏無取的修證要素,乃
是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要件,如離任一要件,將於法
一事無成,而這八聖道品自然是以正見為導向為引領
的先決條件,無此佛的正知見,自然不能生起正志、
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而此正見
乃由內法的正思惟所產生,這個正思惟最重要的就是
此四聖諦的無漏思惟心法,也就是苦滅道跡的無漏思
惟方式,這些皆正是佛陀說四聖諦聖道法的淵源。
  雜阿含390上說:若諸沙門、婆羅門等清淨梵行
修行者,若於此苦聖諦不能如實知,於此苦集聖諦不
能如實知,於此苦滅聖諦不能如實知,此苦滅道跡聖
諦不能如實知,此決定是非沙門之沙門,此決定是非
婆羅門之婆羅門,他們亦不於沙門真實義、婆羅門真
實義如實知,如是決定不能見法自知作證:我此生已
盡最後一生,我純一清淨梵行已立,所應作的知斷修
證皆已作,能如實自知不再受生後有的輪迴。反之,
若沙門、婆羅門,於此苦聖諦如實知,於此苦集聖諦
如實知,於此苦滅聖諦如實知,於此苦滅道跡聖諦如
實知,當知真是沙門、婆羅門,乃真實沙門之沙門,
婆羅門之婆羅門,且於沙門真實義、婆羅門真實義如
實知,必能如實見法自知作證到:我此生已盡最後一
期,清淨梵行圓滿已立,所應作的修證斷知皆已作,
自知不在受生後有的輪迴。是故比丘!當於四聖諦作
無間等如實觀,當生起往上增長的強大欲願,有精勤
努力修持證明能力,正方便的修持受學。那什麼是
四聖諦?即所謂的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
滅道跡聖諦。
此正是佛陀說三轉十二行轉法輪經的用意,說明四
聖諦聖道法乃佛陀在世所傳正法的主要核心,是所有
學佛者必須重視的聖道法,一切佛法皆從法集滅道的

四大主題而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