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綜論三十七道品前言…內涵淵源

【前 言】 綜論三十七道品 一. 三十七道品內涵: 37 道品涵蓋七大類道法,包括 四念處 、 四正斷 、 四神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菩提分 、 八聖道 等七類道 法,有包含之道品共 37 道品,每一類道法都有其各 自獨立的修持道法體系,...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四聖諦三轉十二行說無上菩提三法要(1)…細說四聖諦(9)

※大夢法師:四聖諦三轉十二行(1)…說無上菩提三法要
1.轉法輪經度五比丘的淵源:
所謂五比丘分別為:拘鄰憍陳如跋堤跋波摩訶阿說示
太子悉達多出家時,其父親淨飯王,從王族中選出憍陳如等五人,前去侍奉他。在太子出生後一星期,根據印度古老的傳統習慣,在命名大典中請來滿腹經論的婆羅門為太子預言,其中八人最為著名。這八人中的七人都預言太子將成為轉輪聖王或佛陀,只有最年輕的婆羅門憍陳如注意到嬰兒前額的頭髮向右曲卷
,預言太子將會出家成佛。而其餘另四位比丘則是星
相家之子。
五比丘跟隨沙門喬達摩,一同苦行修道,後來見到
沙門喬達摩飲用牧羊女輸伽陀供養的牛乳,認為沙門
喬達摩已放棄修道,於是在菩提迦耶與佛陀告別,來
到了鹿野苑苦行林繼續苦修。
  沙門喬達摩成佛後兩個月,在七月間的月圓日,來
鹿野苑要對五比丘宣說法。五位苦行僧老遠見佛陀
過來時,五比丘認為佛陀修道之心已退,相約見到佛
陀的時候不搭話、不起迎、不請坐,就是不理會佛陀
,但是五比丘最後見到佛陀迎面而來,被三千威儀的
佛陀給震攝住,不禁起身迎接恭候,五比丘陸續向前
接待佛陀。
當他們稱呼佛陀為同修,佛陀對他們說不要直呼如
來姓名或稱他為同修者。佛陀對五比丘闡釋四聖諦法
的《轉法輪經》。 年紀最大的憍陳如聽了此經,即證
斯陀含果,其餘四位也證入流果。佛陀接著對五比丘
說無我相經,五位比丘不久都證得阿羅漢果。
舍利弗就是在王舍城的大街上遇見阿說示尊者,要
阿說示尊者說法,阿說示尊者即說四句偈『諸法從
因生,諸法從因滅,如是滅與生,沙門說如
舍利弗聽到第一句偈時,即證第一聖果。此事記載於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四》。
無我相經是佛陀成道後在人間開示的第二部經,開
示的時間是在佛陀成道後第一次雨季安居的第五天,
亦即在佛陀開示《轉法輪經》之後的第五天。
那時五比丘都已經成為須陀洹,能夠以須陀洹道智
透徹地了知四聖諦,尤其苦聖諦法是為五取蘊法
五取蘊就是五受陰之義,說明煩惱苦乃從名色五受陰
而出的實義。
五取蘊?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
及識取蘊。色取蘊包括會成為執取之目標的過去、現
在與未來、內在與外在、粗與細、美好與醜陋、遠與
近的這十一種一切色法。同樣的道理,會成為執取
目標的十一種一切受稱為受取蘊,會成為執取目標
的十一種一切想稱為想取蘊,會成為執取目標的十
一種一切行稱為行取蘊,會成為執取目標的十一種
一切識稱為識取蘊。這十一種的五取蘊是為苦諦法
運作的根本。五比丘能如實觀智與此等五取陰道法
,透徹地了知它們的本質是無常故苦的實義,也如
實了知五取陰就是有個我在執取名色五陰,這個我是
以欲為根本,當欲求不順己意時,就此產生人生八苦
再者,他們也透徹地了集聖諦法,於此集諦必須
觀照緣起法,了知苦煩惱集起的因果關係。而苦諦法
與集諦法合稱為,也就是因緣集滅的行法,所謂
的諸行因緣生,諸行因緣滅。五比丘由此因緣集滅法
乃如實觀照到諸行為無常、苦、無我的真相。正因為
如此,所以他們在聽完《無我相經》之後不久,乃於
現法中證悟得阿羅漢果。
從此五比丘最後皆證得阿羅漢果的經過,可知無我
相經首先在說明苦聖諦從五受陰出,要如何於如實觀
五受陰中生起平等慧,如實地觀察到五受陰的本質乃
非我、非我所的;次則從集聖諦的集起煩惱苦的原因
,瞭解到因緣集法,又從滅聖諦的滅去煩惱的施行,
瞭解到因緣滅法,這就不見有我的因緣集滅法。顯
然作證了佛陀於菩提樹下證道時,先體證了緣起自然
法則的真理…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
,此滅故彼滅。乃得能由此法則轉此四聖諦的法輪經
 2.轉法輪經:(雜阿含379)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奈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一轉
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法眼、
智慧、明察、覺悟。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
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法眼、
智慧、明察、覺悟。
復次(二轉),
此苦聖諦,知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
生法眼、智慧、明察、覺悟。
此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
時,生法眼、智慧、明察、覺悟。
  此苦滅聖諦,已知當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
時,生法眼、智慧、明察、覺悟。
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
思惟時,生法眼、智慧、明察、覺悟。
  復次(三轉)、比丘!
此苦聖諦已知,已知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
生眼、智、明、覺。
  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
,生眼、智、明、覺。
此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
時,生眼、智、明、覺。
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
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諸比丘!我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法眼、
智慧、明察、覺悟。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
、婆羅門,聞法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亦不自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故
,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
,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憍陳如,及八萬諸天,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尊者憍陳如:「 知法未」?憍陳如白
佛:「 已知,世尊」!復告尊者憍陳如:「 知法未」
拘鄰白佛:「 已知,善逝」!尊者拘鄰已知法故,
是故名阿若拘鄰
  尊者阿若拘鄰知法已,地神舉聲唱言:「諸仁者!
世尊於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三轉十二行法輪
,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所未曾轉;多所饒
益,多所安樂,哀愍世間,以義饒益,利安天人,增
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地神唱已,聞虛空神天
,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展轉傳唱,須臾之間,聞于梵身天、
梵天乘聲唱言:「 諸仁者!世尊於波羅奈國仙人住處
鹿野苑中,三轉十二行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諸天
、魔、梵,及世間聞法未所曾轉;多所饒益,多所安
樂,以義饒益諸天世人,增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
世尊於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轉法輪,是故此
經名轉法輪經。
1.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處,今印度北方瓦拉納西
北處。又稱仙人住處。
2.生眼、智、明、覺:生起苦集滅道諸聖諦的法眼,
苦集滅道的智慧,苦集滅道的
明察,苦集滅道的覺悟如實知
3.本所未曾聞法:說四聖諦是以前從未曾聽過的聖道
法,四聖諦乃佛陀於菩提樹下如實
無間等證知十二緣起法則後,依因
緣集滅法所發現的斷除愛欲,盡諸
有結,正智正覺善解脫的道法。
4.當知復知已知出:當知何謂苦聖諦;復知苦聖諦從
名色出;已知已解名色五受陰與
苦聖諦的關係。
5.當知當斷已斷出:當知何謂苦集聖諦;已知當斷無
明、有愛;已知已斷出無明、有
愛。
6.當知當證已證出:當知何謂苦滅聖諦;已知當證無
明轉明,正智正覺解脫;已證出
生明、解脫、寂滅涅槃。
7.當知當修已修出:當知何謂苦滅道跡聖諦;當修止
觀四念處,實踐八正道;已修出
四念處的如實觀與身心止息,實
踐了八正道。
8.三轉十二行:從當知,當作,至已作出,此為三轉
,此三大步曲為證無上菩提的三法要
。苦集滅道四階各有三法要,
4×312,故名十二行。
9.為解脫、為出、為離:是為心慧解脫,是為超出於
苦邊,遠離過患而無欲。
10.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無上菩提正
覺。
11.得法眼淨:遠離塵垢,乃得法眼淨。塵詬者,色塵
、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等六
塵的污垢穢染,亦是一切集法的內涵,
若依於四聖諦的自覺智開法眼,而滅除
一切集法,自得遠離塵垢心清淨,得法
眼淨。
12.阿若拘鄰:阿若是證悟者之義,拘鄰是拘鄰憍陳如
全名之簡稱。即已證悟於法的憍陳如。
13.地神:掌管閻浮提大地之神,為佛陀大護法之一,
佛陀當年於菩提樹成道時,即以觸地印,令
地神湧出半身,為如來成道作證。
14.利安天人:以四聖諦法利益天人界,心住安樂。
15.阿修羅眾: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乃六道之
一,依胎、卵、濕、化等四生,生於欲
界天、人、畜生、鬼道。
16.轉法輪經一切佛法皆不出法、集、滅、道等四大
主題,又於諸法中,以菩提正覺為佛法
的軸心,以苦諦法為必修,是以佛陀於
菩提樹下證道後,即至鹿野苑首傳此四
聖諦法於五比丘,故稱為轉法輪經。
17.無我相經:此經講於波羅奈附近的鹿野苑,就在佛
陀講轉法輪經後的第五天。經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