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綜論三十七道品前言…內涵淵源

【前 言】 綜論三十七道品 一. 三十七道品內涵: 37 道品涵蓋七大類道法,包括 四念處 、 四正斷 、 四神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菩提分 、 八聖道 等七類道 法,有包含之道品共 37 道品,每一類道法都有其各 自獨立的修持道法體系,...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四聖諦三轉十二行法要(3)

※妙宗寺-佛陀四聖諦講堂、常淨法師、大夢法師 3.三轉無上菩提的法要…知、斷、證、修。 佛陀自印證已於四聖諦的三轉十二行,生法眼、智 慧、明察、正覺故,於諸天、天魔、梵天,沙門、婆 羅門,聞法眾中,證得超出三界,證得究竟解脫,已 證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無上等正覺,是為人 天最尊貴的無上士、人天師。 由佛陀的印證,可見四聖諦的三轉十二行,在說明 一切佛法的知、斷、修、證等四大法要,如同吾人常 聽說的聞法、思惟、修持、證道等學法過程,這裡所 說的知就是解知,了知,如實知法義、心識與苦法的 意思;所謂斷就是斷行,斷除集起因緣的意義;所謂 修就是道法的修持,止觀的修習,一切禪修的意義; 所謂證就是身作證,法作證,成就心慧解脫,成就諸 等覺地、寂滅涅槃的意思。 此知法、斷集、證滅、修道的四大學法修法的過程 ,是為修行無上菩提的四大法要步驟,知法就是法聖 諦的本義本事及苦聖諦的知苦從五受陰出;斷集就是 苦集聖諦的應斷無明與有愛;證滅就是苦滅聖諦的作 證寂滅涅槃、明解脫;修道就是苦滅道跡聖諦的修持 ,止觀四念處,實踐八正道。 雜阿含305經有總說法的知、斷、證、修: 「若法應知、應了者,悉知、悉了;若法應知、應 斷者,悉知、悉斷;若法應知、應作證者,悉皆作證 ;若法應知、應修習者,悉已修習。 何等法應知、應了,悉知悉了?所謂名、色。 何等法應知、應斷?所謂無明及有愛。 何等法應知、應證?所謂明、解脫。 何等法應知、應修?所謂止、觀。 若比丘於此法應知、應了,悉知悉了;若法應知、 應斷者,悉知、悉斷;若法應知、應作證者,悉知、 悉證;若法應知、應修者,悉知、悉修,是名比丘斷 愛結縛,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此經即在說明雜阿含382.383.384 經的當知當解, 當知當斷,當知當證,當知當修,今總論綜合之如下 為: 苦聖諦應知一切苦法皆從五受陰出…當知苦法 集聖諦應斷無明、有愛之一切集法…當知斷集 滅聖諦應證明解脫寂滅涅槃之滅法…當知證滅 道聖諦應修四念處如實正觀與止息…當知修道 如是知斷修證實踐出世間之八聖道,佛陀即為此一 大因緣出世說四聖諦,茲闡釋苦集滅道四聖諦的三轉 十二行的內容如下: ○1.苦聖諦的三轉三行: 苦聖諦的第一轉—初轉法輪的應知應解 a.什麼是苦聖諦: 它從生命的角度說明生命苦難的真實義,讓我們 瞭解在人生環境中,隨時有種種苦難發生的事實, 喚醒我們對生命的覺悟,從迷惑、失念、無意識的 生活中,如實地去瞭解昔日顛倒惱苦日子的真相, 以及在現代的社會中,要能真實的瞭解與面對問題 、病症、故障、功用、本能等,勇於面對事實內容 真相才能解決問題,如同良醫善知病的病癥、病象 、病症等。 b.苦的種類: 認識人生主要的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受陰熾盛苦,如憂 、悲、驚、恐、躁、鬱、強迫想等執取纏受之苦。 c.苦的特性: 如是由於世間所具的匱乏性、危險性、逼迫性、 不確定性,以及世人鬥爭性等,先明白這世間苦會 到處存在的事實,再如實地認識苦的種種現象與特 性,即帶有憂鬱、悲哀、憤怒、沒亡喪失、牢縛逼 迫、驚駭疑懼等六大特性之苦法。 d.應知名、色二法…苦從五受陰出: 由五受陰去真實瞭解體會情緒的惱苦、逼迫、焦 慮的現象,體認苦從五受陰生出的事實的存在,由 此進入對名色五受陰的深入如實知。 苦聖諦的第二轉…二轉法輪的復知悉解 a.復知確知苦從名色五陰出: 要認識苦從五受陰生,要如實去瞭解正觀五陰的 運作,從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情緒感受、自己的心 理念想、自己所遭遇的情境等行為、自己的知覺認 知等,如實去觀察其所引發的苦受反應,以及生滅 變異的現象,是以如實覺知人世間常受五陰熾盛苦 ,一切苦法皆從五受陰出的事實,獲得更進一步的 證明。 b.復知悉解五受陰的特性: 如實了知名色五受陰乃生起苦處,當在如實正觀 五受陰的生滅現象,以及五受陰無常故苦的事實, 由此如實體會到緣起無我的關係,與苦故無我的事 實存在,如是瞭解五陰的無常、苦、空、無我與苦 受煩惱的本質,故於苦聖諦首先應悉知瞭解什麼是 煩惱與五受蘊,再轉入二轉法輪的悉知悉解。五受 陰的的性質有: 1.五陰乃身心運轉之主體,故有色受想行識五大身心 行作用。 2.五陰與識如三支蘆葦相依相互作用,故有五陰心行 展轉綜合作用,故有四識住攀緣作用,故由認識、 學習、印象到認知開始,經想受行集的結果,或許 又有新的認知,或加深入粗細微妙的認知。 3.五陰是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的本質,如實 善見諸法緣起緣滅而無常、苦空、無我的本質。 4.五受陰以欲為根,心依識住而驅使,五陰與五受陰 之別在欲貪。 5.五受陰乃苦陰,乃苦厄之所從出處,因在五受陰計 有我之緣故。 6.五受陰乃先行所作所思所願而轉生,此識身乃心因 緣所生,無明愛結所生,故陰陰相續無了期。 c.如實覺知苦: 覺知苦受的感覺是包含著不合己意的、不服的、 不滿的、不可意的、不可愛的、不滿足的、不確定 的、失落的、沮喪的、失敗的、被傷害的、抑鬱煩 悶的、絕望的、憤怒的、憂愁的、嫉妒的、悲傷的 、驚恐的、懊惱等令心收緊的感覺感受。 苦聖諦的第三轉…三轉法輪的已知出已悉解 a.名色的已悉解已知出: 名色二法,所謂名法是有名,無實體,無顏色的 非物質法,在人法上乃指情緒感受、想法推想、意 行思量、心識等心理上、精神上的非物質的範疇, 也就是五陰中的受陰、想陰、行陰、識陰等四無色 陰;所謂色法是有形體,有顏色,有質礙的物質法 ,在人法上乃指色身的身體等生理上的物質法,涵 蓋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等主要物質法的範疇, 也就是五陰中的色陰。 在苦聖諦的如實知裡,確知煩惱苦從五受陰出, 故苦聖諦應知名色五陰的意義、內容、本質、作用 等,如是的應知而悉知,悉知而如實知是為名色的 已知出,已悉解。 b.煩惱苦與五受陰的本質已知出: 苦聖諦三轉法輪為應知已知名色,已悉知已悉解 名色五陰身心的意涵與特性,以及苦煩惱之種類及 苦本質的如實知。如實知苦的生起了,如實知苦確 從五受陰生起,才能如實去面對苦存在的事實,去 找尋煩惱苦集起的因緣與原因,知道煩惱問題出在 哪兒,方有滅苦解脫的機會,這樣的如實知是為苦 聖諦的已知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