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綜論三十七道品前言…內涵淵源

【前 言】 綜論三十七道品 一. 三十七道品內涵: 37 道品涵蓋七大類道法,包括 四念處 、 四正斷 、 四神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菩提分 、 八聖道 等七類道 法,有包含之道品共 37 道品,每一類道法都有其各 自獨立的修持道法體系,...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綜論三十七道品前 言…

【前 言】綜論三十七道品


一. 三十七道品內涵:


37道品涵蓋七大類道法,包括四念處四正斷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等七類道
法,有包含之道品共37道品,每一類道法都有其各
自獨立的修持道法體系,七大類又彼此在修持上相
依相緣,在精進不懈的修持當中,以四聖諦的無漏
自覺智在現法中修持,直到守護根門,正念護心到
現法中不染著,不顧念,不相雜,不疲累,不熾然
,不繫縛,五受陰損減,當來有愛、喜貪、樂著悉
皆消滅,覺受身心輕安樂,乃至於純大苦聚陰滅,
此時即為正見修習滿足,亦就是八聖道清淨滿足時
,如是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
菩提分悉皆修習滿足,現法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是以37道品實為佛陀在世所傳正法的法依法洲之中
心,乃成就諸佛淨土的無上菩提大法,故37道品又
稱為37菩提分。
 乃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世界之菩提分道品。


二. 三十七道品的甚深淵源:
錄自佛說阿彌陀經的西方極樂國土:
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
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
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
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
、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
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
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
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到本國,飯食
經行。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
、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
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
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
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
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許多佛經上記載諸佛淨土世界,都有這樣類似相
同的描述:其中
七寶池 … (隱喻七菩提分);
八功德水…(隱喻八正道)
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寶樹行列…
(七重欄循隱喻37道品七大類道品)
(七重行樹隱喻七大類品之行持樹立)
(七重羅網隱喻七類品之法法相依緣)
四寶周匝…(隱喻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
、四聖諦、特別是四念處)
風音鳥音眾和雅音…(演唱著五根五力、七覺分、
八聖道之法音)
金頂亭閣…(隱喻入證成就聖位);
旗旛高幢、祥光瑞雲、風和光麗、鳥語花香
雨等景象…(隱喻入聖位的大德、大智、大定、
大用自在)


這些隱喻正是說明37道品法音流暢通達無礙所成
證的諸佛淨土法界,如是隱喻成就此佛國極樂淨土
的正法就是37道品。
三.修習37道品自然漏盡,心得解脫:
1.雜阿含57云何知、云何見,疾得漏盡?
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諸比丘:「 若有比丘於
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見,疾得漏盡者,我已
說法言:當善觀察諸陰,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
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我已說如是
法,觀察諸陰,而今猶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樂,
不勤念,不勤信而自慢惰,不能增進得盡諸漏。
若復善男子,於我所說法,觀察諸陰,勤欲、勤樂
、勤念、勤信,彼能疾得盡諸漏。愚癡無聞凡夫,於
色見是我,若見我者,是名為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轉?無明觸生愛,緣愛
起彼行。
彼愛何因、何集、何生、何轉?彼愛受因、受集、
受生、受轉。
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轉?彼受觸因、觸集、
觸生、觸轉。
彼觸何因、何集、何生、何轉?謂彼觸六入處因、
六入處集,六入處生、六入處轉。
彼六入處,無常,有為,心緣起法;彼觸、受、愛
,行,亦無常,有為,心緣起法。
如是觀者,而見色是我,不見色是我而見色是我所
,不見色是我所而見色在我,不見色在我而見我在色
不見我在色而見受是我,不見受是我而見受是我所
,不見受是我所而見受在我,不見受在我而見我在受
不見我在受而見想是我,不見想是我而見想是我所
,不見想是我所而見想在我,不見想在我而見我在想
不見我在想而見行是我,不見行是我而見行是我所
,不見行是我所而見行在我,不見行在我而見我在行
不見我在行而見識是我,不見識是我而見識是我所
,不見識是我所而見識在我,不見識在我而見我在識
不見我在識,復作斷見、壞有見,不作斷見、壞有
見而不離我慢,不離我慢者而復見我,見我者即是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轉?
如前所說,乃至我慢。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疾得
漏盡 」。
佛陀教導我們,要得快速滅盡解脫煩惱之道,就是
要能善觀諸陰,即所謂的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等37道品,並於色
受想行識之五陰如實觀察,如實覺悟到它們的本質,
是無常、苦、空、無我的本質,若於五陰產生個人私
欲的執著,五陰就變成五受陰而見到作常想,作我想
,作我所有想,以為五陰是我,是我所有,如是我見
、身見產生,若不見五陰是我,是我所有,就說是斷
滅後不再有未來世的斷見產生,說人壞滅後永不再存
在,若不生斷見、壞有見,仍會生起我慢心,不離我
慢意謂著於五陰重復見是我,是我所了,則於未來世
復種下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因子。
故佛陀教導我們,要離我見、我所有見,不要陷入
見五陰是我,或見各五陰是我,或是我所,或見我在
各五陰中,或見各五陰在我中,如實體會五陰是無常
、苦、空、無我、無我所的,離我慢見,如是知見,
如是體會的,要常常勤於生欲精進,勤於樂住修習精
進,勤於一心正念觀察此37道品,勤於淨信如實思惟
諸陰,如是勤於修持就能快得解脫煩惱,究竟苦邊。
2.雜阿含263經:
我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
佛告諸比丘:「 我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
云何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謂此色,此色集
,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不
修方便,隨順成就,而用心求令我諸漏盡、心得解脫
,當知彼比丘終不能得漏盡解脫。所以者何?不修習
故。不修習何等?謂不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
,力,覺,道。譬如伏雞,生子眾多,不能隨時蔭卵
,消息冷暖,而欲令子以嘴、以爪啄卵自生,安隱出
殼,當知彼子無有自力,堪能方便以嘴、以爪安隱出
殼。所以者何?以彼雞母不能隨時蔭卵冷暖,長養子
故。
如是比丘不勤修習,隨順成就,而欲令得漏盡解脫
,無有是處。所以者何?不修習故。不修何等?謂不
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若比丘修
習隨順成就者,雖不欲令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
盡,心得解脫。
所以者何?以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
,如意足,根,力,覺,道。如彼伏雞,善養其子,
隨時蔭卵,冷暖得所,正復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
然其諸子自能方便安隱出殼。
所以者何?以彼伏雞隨時蔭卵,冷暖得所故。如是
比丘善修方便,正復不欲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
盡,心得解脫。
所以者何?以勤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念,如意
足,根,力,覺,道。譬如巧師、巧師手持斧柯(斧
柄),捉之不已,漸漸微盡(銷蝕),手指握痕處現
,然彼初始不覺斧柯微盡而盡處現。如是比丘精勤修
習,隨順成就,不自知見今日爾所漏盡,明日爾所漏
盡,然彼比丘知有漏盡。
所以者何?以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習念處,正
勤,如意足,根,力,覺,道。譬如大舶,在於海邊
,經夏六月,風飄、日暴,藤綴(藤繩綴合線)漸斷
。如是比丘精勤修習,隨順成就,一切結、縛、使、
煩惱、纏,漸得解脫。
所以者何?善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習念處,正
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若只是用心求令我諸漏盡,盼望心得解脫,而不修
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分,聖道等,當
知其人終不能得漏盡解脫。必須善修方便,隨順修習
37道品,如母雞孵卵,隨時蔭卵,冷暖得所,時到自
然孵出小雞,如是精勤方便修習,一切結、縛、使、
煩惱、纏,時到一樣自然漸得解脫,這就是修習37
品此知見的功德利益。
3.正見修習滿足,37道品修習滿足:
雜阿含305
八聖道滿足,37道品清淨修習滿足。
佛告諸比丘:「 若於眼如實知見,若色、眼識、眼
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如實
知見。見已,於眼不染著,若色、眼識、眼觸、眼觸
因緣生受─內覺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染著。
如是耳、鼻、舌、身、意、法如實知見,若法、意
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受若苦、若樂、不苦
不樂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故,於意不染著,若法、意
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受若苦、若樂、不苦
不樂不染著。
不染著故,不相互雜染,不愚癡闇昧,不瞻顧罣念
,不心繫意縛,損減五受陰之執取,當前所來有執愛
染,欲貪喜愛,種種樂著悉皆消滅。身不疲累煩苦,
心不疲累煩苦,身不火燒然,心不火燒然,身不熾熱
感,心不熾熱感,身覺受喜樂,心覺受喜樂;身心覺
受喜樂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悉皆消滅,
如是純大苦聚陰滅。作如是知、如是見者,名為正見
修習滿足,正志,正方便,正念,正定,前說正語,
正業,正命清淨修習滿足,是名修習八聖道清淨滿足
八聖道修習滿足已,四念處修習滿足;四正勤,四
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修習滿足。」
 是以修習八聖道滿足,則37道品清淨修習滿足,八
聖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
念、正定等八聖道品,此八聖道品即一切法成就所需
的八大要素:
.正確專業的知見、.端正堅強的志趣與意志、
.正確表達的語言文字、.端正正確的行為、
.端正正確的作法、.端正正確的勤奮精進、
.端正正確的經營意念、.端正的一心專注力等等
八種成功所需的要素。
就八聖道的修行清淨滿足而言,就是先要有正確端
正的明分正知見,然後同步修習要有端正堅強的心意
志趣,有端正的正語言戒,有端正的身行正業,有端
正的作法或工作,有四正斷的勤奮精進,有斷除八邪
道成就八正道的正念一心,有端正的專注三昧力等,
有此八種修持一切聖道法所必須的八道品的實踐,方
能八聖道清淨修習滿足。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見的修習滿足,八聖道修習就
滿足,是以如何修習正見滿足,如上雜阿含305
說外,正見的修習滿足當從21項無明著手,以正向解
脫明分的正思惟,以苦集滅道的無漏思惟心法,正思
惟於法而分別其善法惡法,選擇善法而精進,如是對
21無明能如實知,如實見者,是為正見的生起。
21無明,無非在說明人生的舞台上,透過個人
的身語意行為而演出自己個人的角色,總是被貪瞋癡
三毒所繫縛,所驅使不得自在,總是在色聲香味觸法
的五欲之樂中喜貪愛染,縱是有時也能享受五欲之樂
,但在不知不覺長養了貪欲,更加壯大,短暫的快樂
也培養了更大的後患在後,故調心修行也要從此身語
意行切入,是以當從此身心的心念著手,也就是最重
要的四念處修起,即此色身的身念處、情緒感受的受
念處、覺想心境的心念處、六根對六塵現前一法的的
法念處等四個念處修起。
 正見的修習來自無明知見的如實知,來自四聖諦的
智慧觀察,也來自四不壞淨信根的修習,證四不壞淨
得法眼淨,知法見法而得正見。
 要離欲惡不善法,要得正語正業正命三業清淨,基
礎上當修習四正斷,身行口行要用斷斷與律儀斷,意
行則用隨護斷與修斷,也要以正見、正念、正志來斷
除惡法,成就善法,乃至修習正定、正方便。
 當修習五根,於四不壞淨與四聖諦而得建立正見,
於四正斷精進根修習而得正方便,於四念處修習得正
念,於四禪定修習定根而得正定,於四聖諦修習慧根
而得斷無明意行的智慧,由於修習此五根,乃得以增
長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四不壞淨的修習,使五
根漸次成長為五力。
 此五學力的成長,使得能以正念一心,住四念處修
習七菩提分,從念覺分修入七道善法的正受反應,成
就八聖道的實踐,如是證入聖位,乃至成就阿羅漢,
成佛等正覺。
故修持八聖道清淨滿足,相當於37道品修習滿足,
相對的也是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
七覺分等修習滿足。


4.綜論三十七道品法法之相潤相成:
身口意行是人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展處,也是貪
瞋癡表演的舞台,也是吾人直接修諸37道品的身心處
,佛陀親授37道品,要修習八聖道滿足,必須修習四
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等七
道法滿足。37道品的修習也有它的次第,相依相緣,
分立而相成,法法相潤,一品為門,一品為增上;修
37道品,以四聖諦為核心,故必須先建立四聖諦的
正見正思惟,換言之,必須建立緣起法的正見觀念,
了知四聖諦苦集滅道的無漏正思惟,才能真正完成出
世間的八聖道的實踐法要,也才能善見善入37道品修
行之法要,即由此四種念處的修行主軸下手切入,茲
綜論如下:
.四念處的內觀禪修起明分智慧:
37道品首先從正觀五陰身心下手,也就是決定成
就的四念處的內觀禪修,真實瞭解身受心法的正負
面向,由影響人一生命運性格最甚的四種念處—身
受心法四念處下手,內觀禪修止觀,修習如何離欲
生明分智慧,以正念正知修行與調伏止息一切不當
心行,並修諸無我清淨梵行,見法入法,觀無常,
觀斷,觀無欲,觀滅而法法轉趣涅槃;
.四正斷的善法精進:
與四念處同步的修行中,以味患離出要的四正斷
調伏欲貪,以賢聖戒律守護根門,六根律儀護心正
念,從正語正業正命三正行修習梵行,以四正斷的
擇法精進思惟來成辦所作,修正錯誤觀念行身口意
行為,增益善法,念持不忘不退,斷除惡法,令不
復生,正勤地往正確的方向,不斷地在選擇善法下
薰習精進,即已生惡法要令斷,未生惡法不令生;
未生善法要令生,已生善法令住而不忘不退,增益
廣大;
.四神足的精神意志成就斷行:
但要滅除對世間五欲功德的貪瞋癡,五蓋的欲惡
不善法,應當精勤方便生起增上欲,學無間等現觀
現證,抱持學佛證取菩提的正欲,因為沒有出要志
的欲願,就沒有精進的決心毅力,有了精進的正勤
實修,才能集中精神,三昧一心,心攝受安定在正
向的修行路上;有了永不退轉的心意志,乃能於所
修起正思惟,作如實的現觀現證,永不停止的修習
,一階一階地漸次上進,此是學佛行道成就的四大
基本因素,亦即佛淨土世界所描述的四邊階道,行
道周匝,或七重欄楯、行樹、羅網皆為四寶周匝圍
繞,行道與四寶之隱喻,即欲定神足、精進定神足
、心定神足、觀定神足等四斷行成就如意足;


.五根的開發菩提心的種子:
在四如意足的如實修止觀,於四念處能起現見法
,如實法,離熾然的效果,乃對佛陀親傳的正法、
聖賢僧戒律等生起四不壞淨的信心信念,因而具足
如是的心意志精神和欲願,堅固不移,無法可破壞
的信力;其次乃於心田植下逆水行舟永不退失的精
進的決心與毅力;再次於四念處,一心正念安住觀
察,如實內觀覺知種種自心相,常時憶念不忘受持
;要能善攝其心,令心定善解脫,修諸禪定,令心
不散亂,一心三昧於所持;而要植下如上的根性能
力,則必須對阿含正法的核心四聖諦,能如實瞭解
苦集滅道四聖諦的苦的真諦,十二緣起的集滅聖諦
,以及八正道真諦的滅苦寂滅解脫的慧根生起,來
協助開啟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等菩提心根的
種子,以四聖諦的慧根開發此五根;
.成就五力的五學力修力:
苦集滅道四聖諦的無漏思惟如實知,滅苦解脫的
慧根生起,並真實堅固形成滅苦解脫的智慧力,對
五根的的成長開花結果,有如陽光、空氣、水、氧
分的助發生長,形成能轉趣涅槃的淨信力、精進不
退力、念力、定力、慧力等五根五力的能力,才能
如實地於七菩提分開啟是智是等覺的修行,尤其是
四聖諦滅苦解脫的自覺智,更是要進入修習七覺分
是智是等覺的必要智慧力,同時增長了四念處、四
正斷、四神足的正觀修證能力;
.開發七菩提分的等覺智:
有了五學力才能成辦四神足、四正斷,發起四念
處念覺支的修習,甚至開啟擇法思惟精進的智慧,
持續精進的修習四念處內觀禪修,離諸食想而從心
生起喜樂的祝福,隨喜身心輕安而得心定,能離欲
貪而完成各階段的目標,達成對真理如實體證的覺
悟,對煩惱苦迷惑的覺醒,捨離一切有餘的執取,
一切善法的執取,一切惡法的迷惑,開啟離欲生明
解脫的智慧,完成出世間八正道的如實顯現實踐,
破除無明諸愛結,心不起諸漏,得證心慧解脫,此
是透過實修實證覺受體會的過程檢驗的時候;其中
擇法覺分是開啟明分智慧的關鍵,捨覺分則是成就
等正覺大智深慧的落實時刻;
.出世間無漏八聖道的實踐,不勤自然得證:
如是完成十二緣起中道法與四聖諦正見正思惟的
智慧,有正確善柔的語言,有正確行為的善業行,
有適當合法正命的工作,守持清淨戒,守護根門,
精進不止的成就於不動心的禪定,與身受心法的心
止息,身止息,純一寂止,明分想滿足,離欲生明
入三解脫界,斷除五欲功德世間的欲貪,淨除一切
愛欲,滅除一切五蓋惱心,與令慧力退失不轉趣涅
槃的障礙分,得證心慧解脫,如是修習多修習,八
聖道修習滿足的時候,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等修習亦必滿足,37道品修
行滿足,自然漏盡解脫,甚至成等正覺。


5. 37道品法法相潤,一品為門,一品精進的譬喻:
如來應供成等正覺的菩提種子,具有37道品聖道分
的成分,而要使這粒菩提種子發芽生根,再長成莖幹
枝葉,甚至開花結果,必須種植在正法的土壤上,此
一沃土即是四念處的內觀禪修,於此一禪修中,要隨
時注意不善聚,會退失道心的五蓋惡法,隨時除掉邪
見邪念邪定的病蟲害,培養諸善法成長的環境;然後
澆注適當正欲的淨水,吸入充分精進的空氣,能得營
養種子的一心養分,在如實的陽光觀照下,進行成長
的光合作用,如實的成長生命所需的原生質與能量,
生起淨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等善學成長
的五大能量要素,具足這些要素條件,產生善學成長
枝幹花葉果的五種學力力量;如是於念覺支,持一勝
念住於內法,住於外法,憶念思惟觀察自體驗,正念
正知,於四念處,正觀五陰非我,觀諸受是苦,觀心
斷欲清淨,觀法無常苦空無我,離欲滅盡,如是斷諸
惡法,成就善法,擇法知所進退,知所前後昇降,持
續精進,遵守戒律,護心正念,守護根門,坐禪經行
,覺知諸心相,離諸食想,離欲生喜樂,心歡喜的激
勵,正念正智的功力,平等心的心智反應,使心更加
穩定平和而舒暢,身心安樂住,三眛一心,身心止息
,寂滅純一;
成就明分正見正思惟的智慧,有清淨梵行戒律的正
語正業正命的生活,正定一心,能隨時捨離一切有餘
的沾粘,不住不取,如是向捨,趣向涅槃,正智正等
正覺之道途,37道品修習圓滿,自然開出漏盡解脫、
清淨等覺的聖位果實。      
6. 37道品修持的結要:
.以現見法如實正觀與止息五陰心行自心相,緣於四
聖諦的智慧觀察與無漏思惟,貫穿整個37道品的修
持。
.以無漏明分的正見的建立,為第一要務,此正見必
與四聖諦的主軸相融合,即開啟十二緣起的法住智
,此是見法、知法、入法的正見。
.以正念一心,住四念處修習七覺分,依遠離,依無
欲無著,依寂滅,心住平等捨,斷除惡法,成就善
法。
.身受心法四念處即是五陰心行處,必須先瞭解五陰
六入處的特性,它們如何運作,如何於五欲起作用
與影響於修行。
.十二緣起法的自然法則…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有其獨立的法要系統
,它的兩條緣緣集道跡,與緣緣滅道跡,形成因緣
集滅法,與四聖諦的集聖諦、滅聖諦遙遙相應,也
是四聖諦三轉十二法輪的主因,雖然在37道品並無
特列十二緣起法道品專章,事實上,一切法皆是因
緣生起集成,也是因緣生起集成滅而滅去,37道品
從四念處修入,四念處的五陰心行,就是無常生滅
法,無常生滅也是從因緣起滅變化。
四聖諦的智慧觀察,如實覺知覺悟,所觀察覺知
的五受陰自心相,皆是無常生滅法,亦是因緣集滅
法,故十二緣起法則貫穿整個37道品的實修。
尤其是佛陀所教導的正法法要,最重要的就是「
真實」二字,真實就是永不變的真理之義,所以佛
說正法是講求真實的現見法;是如實的正念觀察;
是如實的覺知覺悟;是如實的身作證或心作證;是
因緣集滅的真實法;等正覺的真如法。


※雜阿含345佛說真實經、彼岸道經
 
世尊告尊者舍利弗:「如我所說波羅延耶阿逸多
所問:若得諸法數,若復種種學,具威儀及行,
為我分別說。舍利弗!何等為學何等為法數」
時尊者舍利弗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復默
然。
佛言:「真實,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 真實,世尊!世尊!比丘真
實者,厭,離欲,滅盡向,食集生。彼比丘以食
故,生厭,離欲,滅盡向。彼食滅是真實滅,覺
知已,彼比丘厭,離欲,滅盡向,是名為學」。
「復次、真實,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 真實,世尊!世尊!若比丘
真實者,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彼從食集生,若真實即是滅盡,覺知此已,比
丘於滅,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
脫,是數法」。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比丘
於真實生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數」。
 
※雜阿含563經:三種離熾然,清淨超出道


一.聖弟子住於淨戒,受波羅提木叉,威儀具足,
信於諸罪過,生怖畏想。受持如是具足淨戒,
宿業漸吐,得現法離熾然,不待時節,能得正
法,通達現見觀察,智慧自覺。是名如來應、
等正覺說所知所見,說離熾然,清淨超出,以
一乘道淨眾生,滅苦惱,越憂悲,得真如法。

二.如是淨戒具足,離欲惡不善法,乃至第四禪具
足住,是名如來、應、等正覺,說離熾然,乃
至得如實法。

三.三昧正受,於此苦聖諦如實知,此苦集聖諦、
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具足如是智
慧,新業更不造,宿業漸已斷,得現正法,離
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生自覺智。是
名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第三離熾然
,清淨超出,以一乘道淨眾生,離苦惱,滅憂悲,得如實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