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綜論三十七道品前言…內涵淵源

【前 言】 綜論三十七道品 一. 三十七道品內涵: 37 道品涵蓋七大類道法,包括 四念處 、 四正斷 、 四神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菩提分 、 八聖道 等七類道 法,有包含之道品共 37 道品,每一類道法都有其各 自獨立的修持道法體系,...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四念處基本認識2)--五陰心行

2.四念處是一切法:
世尊曾教導我們:所說一切法,一切法者,謂四念處,是名正確的說法。何等為四?謂身身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
蓋此四種念的念處,所謂身、受、心、法的四種念處,就是涉及人類的身體、情緒、心智、精神、家庭、工作、事業等生活與性格的    各層面的念處,故所說的一切法,指的就是四念處所涵蓋的一切    法,也就是六根對六塵所接觸到的一切法,包含吾人此身心內外    的一切法。
世尊對四念處是一切法又作如下譬喻來說明:就好
像如人執持著四種強弓,以所需大力方便,射向多羅
樹的樹影,疾速通過無所阻礙,以說明修習四念處的
直捷快速方便有效益的功德。如是修習四念處,如來
的四種聲聞,指已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四大
聲聞,他們增上奮發圖強,精進方便勤奮修行,擁有
銳利根器的智慧,以盡百年的壽命,於如來所接受佛
陀教導,接受百年說法教授,唯除了飲食休息、身體
的療養止瀉、休息睡眠外,其餘時間常在說法,常在
聽法,他們的智慧明白猛利,於如來所說法完全消化
吸收,全部都能受持,無有諸障閡,於如來所受持正
法已可不加再問;

四種聲聞並非指佛入滅後近800年的瑜伽師地論
所說決定聲聞的四種聲聞,此四種聲聞是指佛陀在世
親聞佛陀教誨的已證果位者;上述所說多羅樹即一般
所知的貝葉樹,樹高可70尺,葉大如貝形,昔日
的經論皆寫在此種貝葉上,故常稱為貝葉經。
如來所說法是廣大精深,無有終極的,若聽如來所
說法即使盡其壽命百歲到命終,猶不能聽盡如來所說
一切法。所以應當知道如來所說法是無量無邊的,所
說法名、法句、法味深廣亦是無量無邊,無有終極處
的,這樣的一切法皆涵蓋在所謂的四念處。何等為四
?謂身念處,受,心,法念處。
一切四念處經,皆以此612為總句,所謂「是故
行者!於四念處修習,生起精進向上的欲願意志,精
進勤奮方便努力,一心保持正念觀察,正智覺知覺悟
,應當要如是學」。
四念處是一切法,蓋四念處就是五陰(五蘊)心行
之念,於色受想行識五陰展現一切法,也是於六根對
六塵所生現前的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切行,就是一
切有。參閱612.633.319.320.321經。
3.四念處就是五陰心行:
修習四念處定要瞭解五受陰的特性,方能於修習四
念處生起明分想的正見,開啟猛利明白的智慧。因為
身念處相當於此色身的色陰,受念處相當於情緒感受
的受陰,心念處相當於覺想思量的想陰,法念處相當
於意志行為的行陰與認知的識陰,故欲修習四念處者
,應如實瞭解色受想行識的五陰特性如下:
1.五陰與五受陰的定義:陰者,有蘊聚之意
何謂為呢……假若所有一切所有諸色法,不論
是過去的、或是未來的、或是現在的,或是身心內
、或是身心外的、或是麤糙的、或是細微的,或是
美好的、或是醜陋的,或是遠方的、或是附近的,
彼一切總說為色陰,特指吾人此色身而言;隨諸所
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彼一切總說受為受
陰,特指吾人情感之覺受;總說諸想為想陰,特指
吾人想法推想方面而言;總說諸行為行陰,特指吾
人思量意志行為而言;總說諸識為識陰,此五種蘊
聚是名為陰,是名為五陰。
何謂是受陰…因為色法是有漏有為法,是有所執
取法;若彼色於過去或未來或現在,生起貪欲、瞋
恚、愚癡,及其他種種上述煩惱的心法;因為受、
想、行、識,亦復如是生起貪瞋癡害念的有漏執取
,是名受陰,是名為五受陰。
所謂色受陰者…若可阻閡的、可分離的色法,是
名色陰,生起貪瞋癡害念的是為色受陰。色陰是指
有所觸礙實覺的物質法,譬如像四肢手腳、岩石觸
、木杖觸、刀劍觸、身冷、身暖、身口渴、身飢餓
、蚊虻諸毒蟲咬觸、風雨觸等身觸閡的知覺的範圍
,是名觸閡,是故觸閡者是色陰、色受陰。復應認
知此色陰、色受陰的本質是無常、苦、變易法。
所謂受受陰者…諸覺相是受受陰,所覺受的哪些
?覺苦受、覺樂受、覺不苦不樂受,是故說諸覺相
是受陰、受受陰。還有應知此受陰、受受陰,是無
常、苦、變易法。
所謂想受陰者…諸想是想受陰,怎樣的所想?少
想、多想、無量想,都無所有作無所有想,是故名
為想陰、想受陰。還有應知此想陰、想受陰,是無
常、苦、變易法。
所謂行受陰者,為作相是行受陰,為作什麼?為
作於色陰,為作於受陰,為作於想陰,為作於行陰
,為作於識陰,是故色受想行識的為作相是為行陰
、行受陰。復以此所謂受陰、行受陰者,是無常、
苦、變易法。
所謂識受陰者…別知相是識受陰,別知什麼?識
知色,識知聲、識知香、識知味、識知觸、識知法
,是故名識陰、識受陰。復以此識陰、識受陰,是
無常、苦、變易法。識者一切法的認知。
區別五陰與五受陰之用意,如同在區別光明與黑
暗一般,一是指光明、健康、平常心的五陰,一是
趨向黑暗、貪婪自私的五受陰;令吾人瞭解一是向
上提升心靈品質的五陰心行運作,一是向下沈淪、
四分五裂的五受陰的心行世界。參閱46.55.58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