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父重點說:怎樣修持安般念的法念處?
1.總說:念處是念頭之處之類;
念住是心注意集中之意。
法法觀念住是一法接過一法的注意觀察與覺知.
安那般那念修法念處,是以呼吸相應於身心寂滅的修習禪觀法,
分內觀、外觀、及內外觀,以配合念菩提分的內法與外法。總共
有五種觀法,這就是四念處的觀心法門,安般念只是其中的一種.
此禪修法共16階,心念處有四階次,法念處也有四階,採坐禪式
的禪修方式。入息念是吸氣相為念住,出息念是呼氣相為念住,
也是呼吸覺受相,安那般那念修法念處如下:
2.法念住第一階:觀察無常,觀一切法無常,觀諸行無常。
目的:總攬前面身受心念處的一切行,主要是六根接觸六塵,所生
起的一切法,作觀此諸法的無常事實,生住異滅變化的事實
,乃至於五陰無常生滅的事實,並善內思惟知無常生滅從緣
起,只見緣起緣滅諸法,不見有我,如是體認了世間空,常
恆不變易空,我及我所空的空心三昧,真實體會了諸法無我
的事實,諸法無常的空三昧。
3.法念處第二階:觀察斷,一切有餘行、有餘相之觀斷。
目的:住無常想,可如實觀諸行相的生滅變易,諸色聲香味觸法等
六相之變易,如是善內思惟知六外境相,皆是無常生滅法,
乃從緣起因緣而集,因緣滅而滅,因此於六行相可圓滿圓融
攝受,但不會去執著它,攀緣不放,能取能捨的平等心的覺
悟生起,故能斷此六相的樂著,不念一切相,無相心住,體
認了無相心三昧,如是觀斷,必協同無常觀、生滅觀、無我
觀而斷此一切六相,斷六相,細觸食喜貪亦斷。
4.法念處第三階:觀察無欲,欲界、色界、無色界等愛欲之觀無欲。
目的:內觀行者住無常想,體認了空三昧,無相心三昧,平等一心
的無我觀,乃能進一步捨離欲界五欲之愛染,捨離色界美好
清淨喜悅的愛著,捨離無色界靜謐清淨舒暢的愛著,作此三
界愛欲的無欲觀,三界愛欲斷,意思食喜貪亦斷。貪欲相斷
,瞋恚相斷,愚癡相斷,乃度無量識的作用,內善思惟此三
相斷,知是為無所有,無所有心住,體認了無所有心三昧,
如是觀無欲,知無欲就是無我所,無我所故進入無所有心三
昧的體認。
4.法念處第四階:觀察滅,觀察滅法,一切行、一切思想寂滅。
出息善學,入息善學,知善內思惟。
目的:住無常想,經生滅觀、無欲觀、平等一心的無我觀,確知諸
法是因緣集法,因緣滅法,諸法終歸於滅是法滅,法滅者,
一切思想、一切行皆止息寂滅,一切法空寂不可得,如實體
認了無諍三昧,第一心無量,第一無相,第一無所有,第一
貪瞋癡空,常恆不變易法空,一切世間空,非我及非我所亦
空。如是作滅觀,了知生無來處,滅無去處,諸行皆不實而
生,不實而滅,這時能所皆捨而入捨觀,寂滅現前的境界。
當一切行滅,一切思想滅,當善知此呼吸相如何影響及整個
身心,如心念處的第四階,心解脫的呼吸相會是如何,出息
如何?入息如何?
5.法義法要的釐清:
a. 南部某寺數年前說,觀無常生滅法是不能生智慧,不能解脫的,
事實上,佛陀的教導,不論是從住無常想,修生滅觀、無欲觀、
滅觀、捨觀等觀行的角度來說也好,或從佛陀對無常的定義來說
也好,這樣的說法只是個人的推想而已,佛陀說,無常是有為行
,從緣起,生滅法,患法,離欲法,斷知法。說無常有生住變異
的變化,凡屬有所造作的一切行皆是如此,永遠如此,必是如此
,這就是生滅法,但為何有如是的生滅變易?這一切皆從緣起的
因緣變易而來,生是某因緣具足而生起,滅是某些因緣消失了而
滅,故有此生住異滅的變易,是以無常的現象來自四聖諦的因緣
集滅聖諦,也就是來自十二緣起的緣緣集滅道跡,所謂的緣起自
然法則,也因此說無常變易苦是患法,因了知無常此一甚深意涵
,住無常想可修離欲法,乃至修斷知法,修習於四念處可度憂悲
,越煩惱,令心得清淨,此由知患法轉入離欲法、斷知法,就是
生起解脫智慧的開始,才能修習無欲觀,滅觀,捨觀,行持三依
一捨的修證方法,直到心解脫,慧解脫。
b. 第一階觀無常的諸法,包括修諸禪法有否落入五蓋之法,有否立
起七菩提法,有否進入四聖諦無漏思惟心法修持的覺知等,蓋修
習四念處,應依七菩提分的修證次第而體證,而在此無常觀的過
程,有意識覺觀的狀態,常突然就轉入無意識不自覺的狀況,或
為貪欲蓋等五蓋所纏縛,心不得自由自在,故修此法念處第一階
,當保持有覺有觀的一心念住,依擇法精進菩提分,生起出離勝
妙的隨喜,心乃得定於觀無常、緣起、無我。
c.第二階至第四階,就是進入捨菩提的三解脫界,斷解脫界、無欲
解脫界、滅解脫界等,這是善法捨、不善法捨的平等一心覺悟的
捨菩提,所進入的三主要解脫界,這時內觀行者於諸法已有平等
一心的覺悟,此是進入三解脫界的必要條件。
d.法念處說明須依遠離、無欲、滅,向於捨的修證法則,來修證諸
法,方能證入三解脫界。也就是須依無常觀,生滅觀,無欲觀,
滅觀,捨觀等五如實觀,這是有觀有覺,又善內思惟覺知,來修
證諸法的修持法,唯此方能開啟解脫的智慧,開啟平等一心覺悟
的等覺,由覺知觀察,內正思惟,到正智正念調伏止息世間貪憂
,正是所謂一其心念,不顧聲色,善攝心法,住四念處的修法。
e.佛陀教導的安那般那出入息,是佛陀在大雪山修苦行斷食、禪定
閉息中,體會到呼吸在禪修中的重要性,對生理與精神上的重大
影響,呼吸與此身心的調和,有著絕對的關係,故教導弟子如何
以安那般那念修習四念處16階,而採行坐禪的方式修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