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綜論三十七道品前言…內涵淵源

【前 言】 綜論三十七道品 一. 三十七道品內涵: 37 道品涵蓋七大類道法,包括 四念處 、 四正斷 、 四神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菩提分 、 八聖道 等七類道 法,有包含之道品共 37 道品,每一類道法都有其各 自獨立的修持道法體系,...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法次法向與正念正知

請問師父…常淨比丘、見聖道一專欄:
1、為何法的次第與正向是不可混淆?
2、有說正念正知是開啟『明』的大門之鑰,是能導引此身心證得寂滅實相狀態的定,是能令觀智生起正見…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應是修止觀)的古老修行道次第標準。此說對否?
答問1:老和尚常說佛法的修學,在各個領域中各有其法次法向。
但這法次法向必須遵守隨順開覺的邏輯次第,恰恰猶如緣起自然法則的次第關係,例如有無明行才會有無明的認知;或有愛憎才會有執取;有執取才會有業因的有;有業因的諸有才會有下一期生命的輪迴等等。
這種必然的修證邏輯次第,才是法次法向的真實義。但像安那般那四念處的內觀,其中並無存在這種必然的次第關係:如身念處第二階的覺知呼吸的長短修入完成,才能修身念處第三階的覺知一切身。若有如此規定的話,乃未知法次法向的真義故!但於心念處的四個階次,確實又存在著此種修證次第關係!故知法次法向完全決定於隨順修證的邏輯次第。
老和尚在共修中開示居士們,法的次第與正向是不可混淆的,否則恐將誤人修行的善根,冤枉地浪費了許多修行好機緣,甚至被誤導走上邪定、邪見等之邪道途,如五蓋十法入於五受陰成五十種邪陰魔,上述問題從文字名相來看,似乎無多大瑕疵,但若從法次法向來思惟觀察的話,則有如下的不如法要、法義之處:
上述說法因為法義認知上的偏差,故在法次法向上予人拼湊之感覺!蓋從法次法向上而言,有正見才會有正念正知,而有正思惟才會有正見的生起,尤其是四聖諦的無漏思惟與因緣集滅法的思惟,有此正思惟方能從21項無明法中如實知如實見,於五陰心行方能平等慧如實觀,因而生起正見,才會有正念觀察,同步有正智的覺知,或有正智的覺知而同步有正念的如實觀察,此等修學道跡的次第與正向,即法次法向真實義。
答問2:正念正知當下乃一種無我的心境,是一種如實知如實見的狀態,即是一種明分清淨的狀態。故知上述的正思惟正見才是開啟生明解脫之金鑰,方是如實見法知法的唯一標竿準繩法則!如同苦集滅道四聖諦的無漏思惟,也有其次第與正向,如實知苦聖諦,方能進一步了解集苦的因緣為何,也就是說在應斷集苦的源頭,應知是無明與有愛。
同理而應知苦滅聖諦,應證到心明解脫;道聖諦應知由應修止觀四念處,而生起解脫煩惱的正知見,而實踐出出世間的八正道。故道聖諦又稱為苦滅道跡聖諦,這條苦滅道跡就是無漏思惟的法次法向!而正見的生起就在苦滅聖諦的時侯,而整個四聖諦的修持,也是開啟解脫智慧的修持。
當四聖諦的修持,已開啟見法入法的法眼,已生起解脫的智慧,破
了無明而心明,已生起覺力的等正覺,則隨順此修證的成就,修入寂滅涅槃的境界!而正念正智只是證入此六常行的狀態,也就是六根接觸六塵時,時
時保持在正念正智的身口意行為的狀態!它是修證成就的必然結果,在有學的階段是仍未能修到〝時時〞處於正念正知的心境中的,
尤其遇到有煩惱事生起時,就常處於失正念狀態。
慚愧力不足者,更不容易做到此境界,故佛陀教導當精勤禪思,內寂一心,於四念住如實正觀修習多修習。蓋正念有正見的正念,與禪觀的正念之分,各依其領域而分明其實義而運用。有正念正知,正知正念等實際運用之差別,詳見拙著四念處禪修法要一書。

沒有留言: